锐评铃芽之旅
铃芽之旅所传达的
称<铃芽之旅>为新海诚三部曲之三实在是很有道理.沿袭着一贯的灾难描写的文脉,铃芽对于灾难的描写似乎更为翔实,灾难甚至成为了本片剧情的核心驱动力,对灾难中情感的表达也成为了本片表达的核心--不同于前两部仅仅着眼于对爱情的描写,人与人之间的更泛化的情感在本片中被显式地推到了台前.不论是关门时候男主明确的昭告,希望在当下的幸福能延续更久;或是女主在关门时对土地上曾有的生生不息的想象;亦或是门后的常世中宁静的生活,影片中出现的种种要素都在试图讨论着这份灾难中的泛化的感情.它关乎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情感,或者说,正是人与人之间朴素的温情.
几乎可以断言的是,正是为了处理这样的更泛化的感情,新海才会选择公路片(至少算是有公路要素的片子?)这种形式以及其带来的崭新的展开方式.正是如此才让更多人的相遇成为可能,才让人在无情的灾难面前得以先验地认识到情感的温度.而对于感情的后验式的认知则是由男女主这条线来处理的.两种不同属性的关系,分别勾勒着对于感情的先验的和后验的认知.
传达到了吗
事实上,两条不同的勾勒路线都没有很好地完成使命.对情感的后验式的认知要想成立,首先要求的是这份情感要先验地存在--而片中男女主关系其实是很稀薄的.诚然影片有着"女主在小时候在常世中就见过男主"这种叙事诡计,但是这并不能弥补恋爱的"单薄".一段关系如果要更馥郁,势必需要一些私密的叙事空间,像是<君名>中两人长期的互换身体体验对方的私密生活,或是<天气>中只属于两人的奋斗历程.而这样的私密空间在铃芽中是几乎不存在的.相比于<君名><天气>中新海宁愿用一个甚至多个场景去单独呈现主角间的互动,新海却让铃芽的男主在开场15分钟后即陷入掉线状态,后期也只是一直为了追寻大臣而奔忙.虽然本片的恋爱的确平淡,但是在这样的奔忙之后,却是女主的"我要去找喜欢的人了"这样一句台词直接点明了亲密关系,这种关系的厚度显然是不足的.
先验式认知的情感处理得也有同样的缺乏厚度的问题.公路旅途上的相遇虽然直白地试图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,但是影像上的处理是如此泛化,三幕场景都只是点到为止.新海诚当然是内敛的,但是内敛不意味着蜻蜓点水,不意味着主角自身情感对观众情感的引导完全失位.为什么是失位的呢?关门时涌入铃芽耳中的是泛泛的言语和声音,人间的温情缺少一个确切的情感落地点;姨妈对铃芽的爱也是泛泛而谈--姨妈为了铃芽做的牺牲几乎只有在一次争吵中草草交代了事,同样缺少确切的情感落地点;妈妈对铃芽的爱更是几无笔墨,灾难中最亲密的人之间的情感更成为了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.当感情无法锚定在一个确切的时空位置,只能流于泛泛,感情的厚度必然是不足的.
关键场景的缺失,让全片对灾难的表达同样浅尝辄止.在<君名>中,我们有陨石坑上主角的相见;在<天气>中,我们有男女主的天空坠落和男主的长距离奔跑--但铃芽中缺少这么一个具有力度的场景.唯一的力度可能也只是来自于铃芽回到老家挖出的日记中写有3.11的那一页,而且也是严重不足的--尽管影片中不时穿插着涂黑日记的画面,但是铃芽找到日记的过程是如此顺利成章--没有任何犹豫和模糊.涂黑日记本身是人脑对创伤性经历不可避免的模糊化的具象,包括前文铃芽对椅子缺腿的原因的闪烁其辞也体现着这种模糊,但是找到日记的过程却没有任何模糊,甚至在找到日记后也没有任何对过往记忆的确认,3.11就这样被直接糊脸--缺少了对记忆碎片的整理,缺少了私人化的情感体验,缺少了影像上的蓄力和角色情感的倾泻,单单通过一个场外的符号,带出的表达力度真的足够吗?我的评断是否定的.而作为全片灾难的集中象征的3.11就这样被轻描淡写,全片的关键场景由此不复存在.
我们甚至还可以批评片子的演出手段.3D LO的引入让更复杂的镜头成为可能,演出上的奇观自然也多了不少--铃芽开头奔跑的跟摇,椅子追逐猫猫时的多个运动镜头...但是奇观多了就一定好吗?如果奇观没有地基支撑,那么奇观的泛滥就只会像对着观众喊"狼来了"一般,最终使得奇观也无法调动观众的注意力.当然本片不少奇观造的都不错,但是总归是有那么几个缺少地基(比如开头的跟摇).而且我们还没有说到这些奇观画面上的不协调.
铃芽背后的其他
尽管闭门师在竭力避免蚓厄的发生,但<铃芽>中却放置了一个不可改变不可避免的"3.11".由此我们可以断言,<铃芽>某种程度上是对于灾难的再认知--与<你的名字>中试图挽回灾难中失去的爱人,<天气之子>中主动选择爱人拥抱灾难不同的是,<铃芽>中的核心灾难,也即"3.11,"首先是被放在一个不可处置的地位的.因此影片的所有情节都是在接受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加以展开,而完全不同于前作中的"反抗"要素.
<铃芽>中的新海在尽力告诉观众,接受灾难并坚定地生活下去才是面对灾难的解药,领悟了这一点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3条腿的草太椅子依然能灵活地奔跑,即使是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条腿--即使灾后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,我们依然能接受这一事实,我们生活如常,社会运转如常.
但是这种如常的背后并非不存在隐忧.灾难带来的伤痛真的就能随着时间流逝,随着一份轻描淡写的"接受"之心,而散入记忆的长河直至无影无踪吗?新海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,正如他自述的那样,"3.11"依然是他创作过程中的持续低音;正如影片中那座游乐场,始终停留在人们心中无法抹去;正如铃芽涂黑的一页页日记,总是在梦中闯入她的思绪.
不如说铃芽执意回老家正是为了寻求一份和解,事实上灾难中的幸存者或许都需要这份和解.铃芽在门中看到的辽阔的常世,那里面并不是悲伤,而是失去了情感的记忆.这种麻木是值得警惕的.可以猜测,要石的身体之所以冷若冰霜,正是因为对失去的哀叹化作了无边的麻木与虚无.幸存者也好,要石也好,都需要在对灾难的反复审视中确认生的可贵,从而让生的动力支撑自己在此时此地多停留一刻甚至一秒.
<铃芽>关注的正是这种"后灾难"的疗愈,是痛苦背后更深刻的创伤的弥合过程.新海给出的回答,不是随着时间试着遗忘,而是在追思与审视中,了解生的可贵;影片中的灾难不再是一种需要避讳的苦难,而是需要确认的人生必然.
对新海来说,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?